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本报讯 从落后的大凉山农村到繁华的大上海都市,从没接触过电脑到保送人工智能硕博连读,从走出大山到再次回到大山,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杨孟平用劝学推动发展,以扶智助力扶贫,为家乡控辍保学和教育扶贫贡献力量。未来,他还打算把AI+教育带回大凉山,助力乡村振兴。 自助: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杨孟平出生在四川省大凉山的一个贫困山村,那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路再远,读书有前途。”杨孟平深受父亲这句话的影响,一直勤奋刻苦,努力学习。 本科毕业后,杨孟平获得了免试直升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2018年,杨孟平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0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真正通过自助实现了个人成长。 助人:回到大山,以扶智助力扶贫 杨孟平的家乡仍有很多孩子辍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2015年开始,杨孟平每年都会回乡做扶智劝学的社会实践,自发组织周围同学回访,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大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助人自助,我希望让家乡的孩子们在这些帮助下形成一股能够改变自己也影响他人的力量,让这种精神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杨孟平的劝学归途还被全程直播报道,受到广泛关注,累计300万余人观看。这更让他相信,只要坚持从小群体影响大群体,一定能够把尊重知识和追求知识的思想传播得更远。 2019年,杨孟平带着学校“心灯”实践团队,一行12名本硕博成员,带着VR一体机、无人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跨越2220公里,攀爬2500多级钢梯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悬崖村”,通过8门科技课程的覆盖,以科技为“芯”,照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 杨孟平曾在山脚下遇到七岁和五岁的两个小孩,大的那个孩子用烧过的木棍教五岁小孩写自己的名字,他看到之后把自己身上仅有的笔和纸都送给了他们,还告诉他们自己的故事,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认真读书、思考种子。七年的时间里,杨孟平走过7个村庄,深入十余所学校,累计影响了2000多名学生,先后鼓励20余名辍学学生回到校园继续读书。 返乡历程,更加坚定了杨孟平科研报国热情,他下定决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硕博期间,他不断钻研,在学校不断获得各类奖学金,并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说起毕业后的打算,杨孟平告诉记者,他将会继续在研究领域走深走实,实现学术和科研上的更大突破。另外就是想把AI和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家乡的孩子全面认识信息技术。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量化派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业务规模扩展迅速 2023-04-20
- 滕州市启动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2023-04-20
- 迈瑞医疗大宗交易成交1.39万股 成交额349.77万元 2023-04-20
- 光弘科技大宗交易成交689.36万元 2023-04-20
- 宁德时代大宗交易成交870.41万元 2023-04-20
- 马斯克因特斯拉自动驾驶宣传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张凯丽,终于为她的“横行霸道”付出了代价! 2023-04-20
- 马斯克因特斯拉自动驾驶宣传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张凯丽,终于为她的“横行霸道”付出了代价! 2023-04-20
- 易动力控股孙公司拟向惠州市联赢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一套方形模组自动化生产线设备 交易总价为1500万学生自创“晕船字体”,比“赵今麦字体”更受欢迎,老师爱不释手 2023-04-20
- 国网辽宁电力:积极搭建“绿电”交易平台 主动服务“双碳”政策落地《狂飙》“程程”与老公秀恩爱,黄海波显沧桑,中年发福大腹便便 2023-04-20
- 14个交易日这些主动权益基涨幅亮眼,最高大涨21.15%拔火罐吸出来的瘀血,是体内的毒素?医生将实话告诉你,涨知识了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