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如果你喜欢本公号的文章,请一定要【星标】我们!
1.点击博尔量化官方(蓝色字体),进入介绍页面
2.点击右上角「●●●」苹果用户选择设为星标,安卓用户设为置顶公众号,这样就不迷路啦。另外,经常留言、转发、点赞、分享、在看,也有助于我们每天都能见面哦!抱紧我,从此不走散。
特别说明:本公号所有内容均第一时间发布在博尔社区的专栏中。登录系统后,点击「社区」,可以查看更多更新的内容。02引子众所周知,「博尔量化」的业务范畴中,针对客户定制开发的「量化数据分析 」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该项工作主要由博尔量化研究中心完成。去年下半年,受国内某较大规模的买方机构委托(涉及商业机密,不予公开),博尔量化研究中心展开对始于2022年10月底这轮行情的量化数据跟踪。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于2022年12月底,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数据整理,基于严谨原则,数据结果一直处于求证和观测阶段。在2023年一季度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可以信心满满的交出这份答卷,同时为了感谢众多博尔老用户多年来的追随和支持,经合作方同意,特此公开部分不涉及敏感数据的内容,同时新增部分最新数据,希望对更多博尔老用户有启发作用。另外必须要指出的是,博尔量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能力以及认知范围内,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数据报告。本数据报告中的资料、及数据观点等均来自博尔量化研究中心报告初次发布之时,后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内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读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内容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报告内容,不应根据本报告而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03正文一,A股进入「增调期」
自2022年12月开始,A股市场正在进入「增调期」,而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提取观测,「增调期」从概率上而言,更倾向于触发一轮较大级别的行情。1.什么是「增调期」?
「增」指的是场外资金「增仓」阶段,一般来说,牛市行情都是由场外资金不断「增仓」所带来的。「调」指的是场内资金「调仓」阶段,资金「调仓」的本质是对持有标的进行调整,是场内资金循环运作,并不涉及资金外流。场内资金「调仓」和场外资金「增仓」是比较常见的投资手法,作为单一主线,在任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主导市场走向,但是作为「双主线」并行,在A股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意味着场内资金和场外资金达成高度默契,根据仅有的三次记录来看,往往都是阶段性大级别行情的前兆。提示:历史不会简单重演,历史的价值在于借鉴。因此,任何草率的用过去已发生的,去推导未来,都是具有风险性的,也是应该避免的。第一轮:2002年年底,QFII制度实施,A股进入「蓝筹时代」,出现「增调期」,2003年沪指录得10%以上的涨幅。第二轮:2012年年底,推进「战略新兴产业」,A股进入「成长股时代」,出现「增调期」,2013年创业板刷新历史新高,全年涨幅近90%。第三轮:2020年中旬,推进「双碳目标」,A股进入「碳中和时代」,出现「增调期」,2013年「新能源」指数暴涨100%以上。第四轮:2023年年初,海外市场出现「银行危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显著,再一次出现「增调期」,未来拭目以待……2.「增调期」市场表现
1)主线之场内资金「调仓」阶段
场内资金「调仓」的典型特征就是风格指数明显走低,但资金仓位变化不大,很显然,场内资金并没有出现撤退,那么必然是进入到了其他类型的标的当中,也就是俗称的「换股」操作。以沪深300(000300)指数表现来看,1月30日创本轮上涨新高之后,开始一路调整,截至3月29日已下调近5%,作为基金标配的标的出现大幅下滑,那么是不是基金的仓位随同出现大幅下滑呢?根据我们的统计,实际进入2023年之后,股票型基金仓位反倒是呈现震荡提升的表现。事实上,之所以沪深300指数回调,但基金仓位仍保持高位,无疑证明经济复苏势头符合预期,同时市场中产生了新的热点,更是吸引这些资金重新调整配置,这点和前三次「调增期」并无差异。
实际通过对公募基金近三个月的不同行业持仓配比,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见下图:
上图中,橙色部分表示当月基金新近重仓最多的板块。不难看出,从2022年12月底的食品饮料切换到1月底的芯片,然后到2月底是机械,等到了3月,又切换到计算机和芯片赛道。很明显,每个月基金加仓的主要板块都不一样,呈现明显的更替迹象,这就是典型的「换股操作」。2)主线之场外资金「增仓」阶段
场外资金「增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量资金涌入某一行业,成交占比逐渐提升。根据历史数据:某一行业交易集中度突破40%,在过去5年发生过4次,每次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无规律,每次持续时间也没有规律,即可以在短期内结束,也可能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反复出现,热度会保持一段时间。3月23日、24日连续两天TMT产业的四大板块成交占到全市场的40%以上,TMT 进入交易集中度 40%时刻。其中龙头之一的三六零(601360)近期成金金额更是惊人,已经超过了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等千亿市值股票成交的总和,场外资金「增仓」之举不言而喻。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每一次出现交易集中度之后,市场都会进入相对繁荣期,或是市场本身,或是某一风格指数,或是某一类型的板块机会,属于典型的「赚钱效应」外溢。
二,「增调期」市场的高度
对于「调增期」带来的市场高度,从「博尔系统」中独有的「方向指数」可窥探一二。
如上图所示,自2021年「方向指数」创下历史新高后,过去三年间,共有六次冲击图中的红线位置,也就是震荡的上沿,但是进入2023年之后,继2月20日突破这一位置后,3月6日再度刷新三年新高后出现「回踩」,显然是为了谋求之后更大的发展,按照走势的表现,未来冲击历史新高的概率较大,从目前位置向上,将有不低于10%的空间,也就是近1000点的空间,一旦发生这种情形,势必将贯穿2023年全年,因此「增调期」的未来可期!当然,任何基于历史数据的判断都存在概率性,但即便发生概率是零,仍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大量的场外资金涌入,推动局部行情,而区别只是在于行情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踩准节奏,胜出将是大概率事件。三,「增调期」的应对之策
所谓应对之策,即策略。好的策略是盈利的基础,而「博尔系统」根据机构行为特征,基于低频量化交易,总结出了「量化分区策略」,无论是针对场外资金主导的「增仓」阶段,还是场内资金主导的「调仓」阶段,都具有适用性。1.什么是「量化分区策略」?
任何一只股票出现大级别行情,背后都是大资金活跃推动的!因此其表现形式离不开机构的「蓄势」「活跃」「锁仓」等各种行为。「博尔系统」利用「资金量化」数据模型,得到反映机构大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量化出机构行为的四大量化区间,即:「机构观望期」「机构试盘期」「机构锁仓期」和「机构活跃期」四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2.应对「增仓」之举
1)紧盯「机构蓄势」现象
可以说,所有具有大级别行情的个股都始于「机构蓄势」,这点从2023年前三个月个股涨幅的情况就可见一斑,如下图:
从图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一个月份,多数个股在爆发前,实际已经有机构行为活跃的迹象,也就是「博尔系统」中独有的「机构蓄势」现象。以浪潮信息(000977)为例,如图中所示,该股这波行情启动之前,就出现过明显的「机构蓄势」现象。
2)注重分区操作
通过「博尔量化分区策略」不难发现,当股价进入「机构锁仓期」或者「机构观望期」的时候,应当注意规避,尤其是「机构观望期」,此刻机构资金行为完全不活跃,这时候如果去参与,无异于火中取栗。而对于进入「机构锁仓期」的个股来说,因为机构资金处于相对不活跃状态,股价因此进入调整阶段,基于「博尔量化分区策略」中的「不参与调整」的策略,也应当慎重对待。事实上「机构锁仓期」的价值在于:
同样面对股价调整,并不是所有的调整走势都是「机构锁仓期」,如「机构观望期」的股价也是出于调整走势,但却很难对这种走势未来有过高预期。与之对应的,「机构锁仓期」的调整才应重点关注,因为一旦「机构锁仓期」结束,股价进入「机构活跃期」的概率将大增,股价或迎来更为强劲的上涨,这才是重点。如下面三只个股,无不体现出「机构锁仓期」结束后的机会。
3.应对「调仓」之举
对于「调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个股会被机构放弃,另一部分则会延续「增仓」的举措,所以这里不再赘述这一部分,而是聚焦于如何规避机构放弃的个股。实际利用「博尔量化分区策略」,也就是要注意「机构库存」消失后,股价进入「机构观望期」或「机构锁仓期」结束后进入「机构观望期」的状态。
总结:
通过对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一季度行情的数据解析,不难得出:目前市场正处于「增调期」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对于投资者而言,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并不值得流连忘返,而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就应该做好加固措施,这样才有机会看到风雨后的彩虹。博尔量化研究中心
2023年3月29日 夜「博尔系统」小程序已经正式上线,大家可以点这里进入博尔系统(小程序版,即点即用),免去安装APP的麻烦。 04写在最后
再次重申:
本数据报告中的资料、及数据观点等均来自博尔量化研究中心报告初次发布之时,后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内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读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内容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报告内容,不应根据本报告而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本栏目信息仅供参考,我们不对信息的准确性做任何保证,更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或者你喜欢本文的话,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