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放:量化投资,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文字回顾:
朱萧华:欢迎大家来到国金基金的直播间,我是本场主持人,来自国金基金数金部的朱萧华,坐在我旁边的是来自大家非常熟悉,非常关注的,国金基金国际量化多因子基金经理马芳总,芳总跟线上各位投资人打个招呼吧。
马芳:大家好,我是马芳。
朱萧华:很多人即使今天没有微观我们直播之前,已经通过我们各种短视频讲解,包括内容的更新已经了解到了这支产品,同时可能也会对于我们整个量化团队,以及这支产品的投资策略会有非常大的好奇心,结合着这样的背景,我们今天的直播内容也是非常的直击大家的关注点,就着三个话题给大家做一个讲解。首先,国金量化多因子这支产品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基金经理来讲肯定是更为到位一些。第二,什么样的投资人是会比较适合关注国金量化公募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不止是多因子这一支产品。第三,给大家做一下预热,也是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中证1000,大家可能比较关注中小盘的这些指数,这类板块投资机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的直播就正式开始了,也是请芳总,直接开门见山。我先说一个引子,大家看我们的量化产品,去年下半年出圈到现在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了,总体下来,多因子算是关注度最高的一支,整体您这半年多观察到有什么东西想跟大家分享的?
马芳:多因子去年7月份被网上的小伙伴挖掘出来,也做了一些对比,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对比,后来随着多因子的表现收到了大家的认可,多因子的规模也是在不断增长,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对于规模的增长,是不是会带来一些收益上的下降,或者是什么,大家对此也是不断有一些问题,或者是疑问反馈到我们这边来。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肯定是更关注这类的问题,特别是规模和业绩的相关性表现,我们可能更加关注一些。同时我们自己公司内部对于这支产品,包括对于我们自己的考核,肯定还是收益为先,在这方面,我们肯定是优先会考虑他的业绩表现。
朱萧华:今天特别感谢各位投资人对于我们的关注,刚才芳总也提到了,我们这支产品有一点点走的网红路线,是各大投资人在线上挖掘出来的一支产品,这支产品的投资策略可能大家通过我们线上的介绍,也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比如说我们是一支主动量化型的基金,包括我们我们的业绩表85%的中证500指数,加上15%的中证全债,这些碎片式的信息可能还不足以构成大家真正了解到我们这套量化的策略到底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希望芳总给大家做一个总体的介绍,包括整个量化团队组建的背景,包括产品本身的策略。
马芳:量化一般是一个团队在作战,我们的框架其实还是统一管理的框架,这个怎么讲呢?我们的输入会有多方输入,各个层面的,从策略的,无论是因子,交易优化,风险优化,各个方面都会有共同的输入。输出,会是一个统一的输出,这个主要是针对多PM制来讲的。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团队会有一个通力合作。如果关注的话,也知道我们姚总会统一地管理,这是一个概述。
对于策略本身,其实如果关注多因子比较多的,可能会了解我们整个框架其实是以技术为最基础的策略框架,这个技术为基础,我在上层其实会对不同的维度、方向,其实都会去做我的判断、预测,这些维度和方向其实他们所用的技术模型,其实都是同一套技术模型去做收益上的预测。最后,我所总结出来的结果,简单来讲,这是一个股票的排名,其实这个排名是基于我前面各个维度的判断和预测,整体给出来的结果,通过维度的判断,大家都可以理解成有点类似于很多很多组合经理,他给出来的判断,最后做个股层面的综合叠加。
朱萧华:其实我们这套量化体系,之前给大家做很多讲解时也是给大家讲到了选股的逻辑,刚才芳总也给大家做了一些阐述,其实大家可能很多人对于量化的了解,主要可能还是停留在选因子,因子做组合收益会更好一些,也是想让芳总给大家讲一下,比如说我们这套量化模型,基本上是从哪几个方面构建的组合?包括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业绩还是不错的,你们总结你们的经验,做多因子业绩出色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的?
马芳: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我们本身这套框架,还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特别是对于比较传统多因子的框架,相对他有一定的独立性。他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他所做出来的产品的收益特征,包括风险收益的特征,可能跟市场同类的,如果用比较传统的做出来的风险收益特征,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低相关性,相关性比较低。这个好处是方便投资人做一些配置,因为相关性低,买这种类型产品时,可以配合他风险收益特征不一样的进行配置。
另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他还是会有比较广的超额收益的来源,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你的收益来源比较广泛,每一个来源又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于你构建一个相对稳健的超额收益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某一种来源,某一种超额来源,不可能在所有的市场形态下都表现得良好,通常都是这样的,如果有多种的话,可以有一个互补,这种就是策略层面的配置性,最后输出的结果可能是这个超额相对稳健。
朱萧华:我们给大家线上做介绍时一直有提到这支多因子产品的定位,就是持续稳健的超额,你刚才提到了一点超额收益来源比较广泛,其实是会比较有利于这套模型做一个相对稳健的收益,不能具体展开讲一讲,超额收益的来源到底有哪些,这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以此来对策略有一个判断。
马芳:做量化策略的时候,有一个纯Alpha收益来源,这部分通常跟风格、行业其实没有关系,独自的,不以暴露某些风格或者是行业获取收益,这是纯的Alpha。还有一部分,也许你可以对行业做轮动,对风格上也可以做选择,做你的判断,你会在时点上做一个暴露,获取一部分风险溢价的收益,这是我们过程当中也是收益来源的一部分,这部分来源同样也要相对稳定,符合Alpha的特征才能把它纳入进来,而不是把Beta放进来,这些层面是刚才我提到的,除了纯的Alpha之外,还有你对行业,对风格的一些判断,这种风险溢价的收益,这部分也是一部分补充的来源。
朱萧华:今天围绕着大家非常关注的业绩本身的归因,以及包括策略模型的投资理念这些方面帮大家做一个讲解,其实我们结合近期的市场跟大家聊,大家可以看到,从去年,上一轮见底到现在,市场有比较明显的大小盘的切换,我们可以看到,进入11月份以后,地产、消费这样的品种在领涨,我们跟用户交流的时候,很多用户直接把账户给我看,我连沪深300、上证都没有跑赢,市场风格切换时大家比较关注的点,这套量化模型在应对时有效性,到底会做怎样的应对?
马芳:首先从人的主观上,不会对策略本身,大家说的市值,或者是其他的方向上,风格上有一个判断,人为不会对他进行干预的,即便大家关注多因子四季报和三季报持仓的表现,可能会有特征上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肯定不是人为上非要去偏大、偏小,偏成长或者是价值,这不是人为的。如果交给模型去做,模型的做法,他在通过市场上不断的,包括基本面,包括量价数据,很多这样类型的数据,对不同维度去做判断。所以大家能看到成长、价值,这方面都是我们对相应维度的判断和预测得出来的结果,大家看到的其实是截面上的结果了。
朱萧华:评论区已经陆续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大家关心的问题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首先有一个用户问到,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上得相对来说比较快,大家感觉这个规模对收益会不会有冲击?
马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开场时也提了一下,管理人这一块儿肯定是更关注的,一个是本身公司对于我们投资团队的要求,考核的方向是看我们的收益情况,就是看超额的情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肯定是会把收益放在第一位,公司整体对于我们的导向也是朝这个方向去做的,这一块儿我们肯定会更关注。另外,如果但凡现在可以做,表示离我们能够估算还有一定距离,还可以继续做,我们也不排除这个产品需要停的时候会做限购,或者是做一些停止,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如果现在还再继续的话,就表示我们在这个范围之内。
朱萧华:关于规模的问题,其实我们也是一直跟大家陆续做这样的解说。另外一个问题,我刚才看到有一个用户飘的问题很有趣,刚好结合着当下的热点,尾号”880046″,他说周末注册制有消息出来,今天开始政策全面落地了,对于我们选股,量化模型会有影响吗?
马芳:注册制,创业板就是这样的,并不是新的,只不过是不是全面的?我们从价格上,其实也不会到涨停,不会有这种,这一块儿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朱萧华:其实我会比较好奇,像这种市场性的突发事件,我们的模型本身一般会做应对吗?
马芳:如果是突发的,完全不可预测的,我们本身也没有把这个部分作为我们模型能够cover的内容放在里边,本身在做预期的时候,也没有将此放在其中,得承认这个无能为力,是做不到完全没有任何征兆的时候,其实你是cover不到的。
朱萧华:可能用户比较关注的市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我们选股本身是不是有一些影响?
马芳:因为主要的文件出来了,还有很多细则也在陆续出,我们本身也在不断跟踪,对于退市的影响肯定会是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对这些也会不断关注,因为量化毕竟在选股的范围上还是蛮大的,这一块儿我们也是在不断关注的。
朱萧华:我们继续看讨论区的各种提问,大家的提问真是特别有意思,欢迎大家继续提问,大家问增聘基金经理老总,后续两个人怎么管,姚总的名字叫加红,能不能保证每天都红?
马芳:但愿让大家满意,美好的愿望。
朱萧华:刚才跟大家提到整个量化团队整体的分工,芳总可以捎带给大家讲一下姚总加入进来的变化?
马芳:姚总之前很早的时候就做专户的持盘,而且他也是我们整个团队这套架构的搭建者,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进来肯定是一种加持,大家不用太担心。
朱萧华:刚才有一个用户问了一个问题,多因子和精选,其实这两个产品是同策略,我们一直跟大家讲,同策略产品,如果大家二选一也行,如果都关注的话也不排斥。
刚才提到整体策略本身的框架到底是如何搭建的,底层的逻辑,包括我们如果”后视镜”去看超额收益的来源怎样力争持续和稳健的目标?刚刚过去的2022年已经结束了,我们产品出圈也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很多用户比较关注的点,去年业绩很不错的话,可能持续性上你们会怎么看,包括如果你们去看,去年的业绩算超预期吗?
马芳:这个问题也是投资人关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因为如果了解我们,特别是专户比较长期业绩的一些用户而言,去年他的超额虽然高于均值,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无法解释,太恐怖了,倒是并不存在,可能比均值要高一些,但是高于均值的年份我们过往也有,过往也有稍微低于均值的年份,但是总体呈现比较稳定的特征,这是一个最大的基础。
另外,去年表现的好,跟市场机会比较分散有一定的关系,去年比较长的时间,偏基本面的表现,偏基本面的因子也好,元素也好,收益要好一些,回应一下刚才主持人提到的,这方面确实要好一些。这方面在过往五六年当中,并不多见,并不是太常态的情况,之后这种情况肯定还会再出现,至于会不会再持续相对比较长的时间,这其实也说不定,因为这并不具备,没法预测到,如果能预测到,就飞天了,这一块儿是不被预测到的。对于我们来说,策略方面是做好配置,无论是偏低,还是偏中频的,我们自己要做好配置,目标就是让超额尽量稳健一些。
朱萧华:评论区有用户问今天有回放吗?今天直播结束之后,回放是立即生成。刚才我们也帮大家做了一个整体的量化团队的介绍,包括整个策略团队,到底是如何把这个模型做出来的,给大家做了业绩的归因。刚才我看大家最关心的点还是收益的情况,我们给大家做了去年业绩的分析,现在就有用户过来追问,有预估今年怎么样吗?我要跟大家讲,我们不能承诺收益的,还是理念先行,希望大家理解到我们这样一套策略。还有用户问,我们这几支量化,后续有投港股,从更多市场选股的想法吗?
马芳:目前是没有投资港股,短期内应该不会去加进来。
朱萧华: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下,投资人在操作,大家会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总结下来就是择时,谁都不大想买到高位,这也是大家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我们去帮大家做一些解答吧。首先第一个,从策略本身来说,其实我们也是一直给大家做的一个理念的宣导,策略本身是不会做市场β的择时,也是请芳总展开给大家讲讲这一块儿的考虑。
马芳:今天我们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聊到定投还是一把,其实定投和梭哈对于我们来讲,基于不同的理解,会有一些差别。像我自己,比如说我对超额比较有信心,我在尽量靠前的时点进入,我为的是尽量多赚取后面的超额收益,作为投资人而言,现在我不是以管理人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我看着这个产品,这个时点介入,尽量多地赚取他的超额收益。如果基于这种想法的基础上,我尽量多地汇集资金,在某一个时点投入,赚取之后累积的超额,是基于这种设想。基于这种设想对Beta的预期,他的期望值其实是趋零的,我并不认为这个Beta或者高,或者低,也不认为我自己对Beta有任何的判断能力,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对Beta的预期为零,对Alpha比较有信心,在某一个时点进入,尽量多赚取Alpha的收益,基于这种前提下,我会相对来讲把资金做一个汇集,以一个时点投入。
如果是另外一种,我对Alpha也OK,但是我更担心Beta,就是市场的上涨、下跌带来的影响,这个时候投资人往往通过定期投资,定投的方式来平抑Beta对我的影响,就看大家更看重哪个方面的影响。Alpha更偏向于中长期的考量,而忽略中长期来看Beta的影响,如果是定投,更看重市场波动对于他的影响。
朱萧华:这一点也是我们做交流的时候,大家非常纠结的问题,包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跟用户交流的时候,有一个点,用户真的很敏感,这一点可以跟芳总交流一下,最近这一两周的市场一直差不多在3300左右盘整,用户就有关注到我们这支产品整体净值趋势向上,大家就会感觉这一个时间序列非常的超预期,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产品又出圈,又受到大家关注的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刚才我们给大家讲的问题,可能有的人比较在乎市场本身的波动,或者是Beta,逢低买一点,尤其是定投可能比较适合。如果中长期维度,我们是追求纯Alpha收益,择时本身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我们目前近一年的最大回撤我记得是21.7%,大概在去年三四月份创出来的,有用户问到,如果后续回撤记录被破了算正常吗?其实大家内心还是比较偏向于求稳,转化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这支产品本身风险暴露敞口是怎么做的?
马芳:看待这个问题还是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超额部分,还有市场影响Beta的部分,就是Alpha和Beta,Alpha我们一直在观测,包括模型的表现也都在看,这个时候在看什么?就是看有没有超过历史上最大的回撤,或者说随着优化,更去做了一些优化,我们管理人更关注的是Alpha的表现有没有正常的表现,如果有一些问题的话,要对模型进行修正,来达到对超额表现的补正。
对于Beta,我们首先不认为能在这上面去择时,咱们自己的多因子产品,因为是股票型,也是以比较高的仓位在运作,没法说预料到市场下跌,假设你预计到了,你去减仓,这是不存在的,我们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比较好地择时,跌的时候正好出来,涨的时候跟涨,这是这个产品本身不去做的部分。
朱萧华:有网友比较关注注册制,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底层逻辑,利好优质的资产,大家感觉优质资产一般都会进入到沪深300这样的成分股当中,大家可能会说,后续我们会不会人为干预这个模型去选股?
马芳:我们有将近七年的持盘,都是不去这么做的,都是按照模型,所谓注册制,也是以市场化为目标,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像美国和英国,其实他们也都是注册制,但是他们的自由度和干预度其实都不太一样,同叫注册制,但是有根据自己的国情,一些背景,一些政治、经济的约束,具体落地都不太一样的,这个就扯得比较远了。我们自己肯定是要关注这些标的的表现,毕竟范围比较广,是不是要做适当的控制,我们肯定是在密切跟踪的。
朱萧华:我们一直也是跟大家讲,我们目前的四支量化公募,其中三支是主动量化,另外一支是沪深300指增,其实都是量化策略模型,或者是预测模型在选股,不会有人为的干预。
我看了还有一个用户问了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这个问题我们之前直播时也有遇到过,尾号”0526″的网友说,如果今年有大行情,多因子和精选能不能把握到做出超额,大家可能会理解,因为我们的投资比较分散,大家就会感觉,如果正是那种全面的牛市,是不是有可能跑赢指数,或者集中度高的产品。
马芳:这个并不是拿牛市和熊市来分的,因为做超额的话,牛市也有,熊市也有,振荡市也有。这位朋友他提的,某种情况下,所谓牛市,只有一个,或者是只有个别的板块,或者是行业,或者是特征特别特别牛,其他的都不太行,这个可能对于量化就不太友好了,因为你非常窄,其他都不行,因为量化毕竟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普遍的。但是如果你就很难笃定地找到一个向,或者是一个什么,你就觉得他特别好,你很难找到,其实我们看从年初以来,一般市场上也是这么一个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果能很有笃定的话,我就捡着一个去找,当然还是不断判断,不断摇摆,不断去寻找,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某一个方向上很笃定,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找到一些机会。
朱萧华:其实我们之前跟大家讲的时候也提到过,除非是像2021年年初那种极度的暴涨行情,全市场几十支,一二百支大票在涨,可能整个市场大家都会发现赚不到什么钱,基本上赚钱效应都到那些股票身上了。
有用户问多因子的话会有创业板或者是科创板的个股吗,选股范围会涉及这两个板块吗?
马芳:多因子有创业板,但是科创板目前没有加。
朱萧华:继续给大家解答,我们一直做宣导时,不但是多因子,包括其他几支量化的公募产品都有给大家做介绍,大家比较熟悉的投资策略产品,比较熟悉的量化精选,包括多策略,包括芳总在去年11月份接管的沪深300指增,很多投资者可能也是通过我们这样一系列的宣传,真正认知到了整个量化公募的产品线。今天的第二块内容,也是让芳总简洁地总结一下四支产品的异同,包括匹配适合的投资者都是什么样的?
马芳:目前这四支,多因子是对着500做的,这是比较明确的,选涨、选股去做超额。多策略是偏中化一些,相比中证500更偏大的一些标的,进入这些标的去做超额收益出来。精选目前其实跟多因子比较类似,但是后续我们说要不要有调整成为800,之后做超额,这个倒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因为这涉及到会不会有调整,看投资者的诉求,包括跟我们的产品形成一些比较阶梯式,更方便大家配置的思路,这一块儿是比较开放的。还有一支是沪深300指数增强,这个更加明确了,因为名字里面有指数增强,我们选股也主要是在300里边选,配置性就是更加明确一些。
朱萧华:继续今天第三个话题,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话题,刚才给大家做的产品介绍,大家也可以看到,多因子和精选业绩主要是中证500,多因子,因为产品本身风格比较偏中大票型,如果大家想要选一支对标沪深300做,但是超额又能够在全市场,选股更灵活,更广泛一些,多策略也OK,沪深300指增这支产品,本身就是比较受限,因为毕竟是指增产品,至少80%选股的范围是要来自于沪深300的成分股。刚才其实芳总也提到了,我们会有一个阶梯式产品的架构和设计,接下来我们也会给大家介绍讲一下,大家也会比较关注的,以中证1000为代表中小盘市值指数的投资价值,后续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国金基金的动态,后续也会有相关的公告发出,今天先开始第一个点,剩下的十几分钟,也是请芳总来介绍一下中证1000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大家对于指数本身也很关注。
马芳:因为1000这个票,跟300、500这些指数他们的标的去掉以后,再往后寻找,按照市值排序,还有一些考量,选出1000支标的,整个他的成分上来看,肯定是偏中小的代表。偏中小,从他自己这个指数本身行业的分布上,相对分散一些,他的行业所关注的那些行业,其实在过往出现的频率抖比较高,比如说医药,比如说偏机械,这方面出现的频率还是会高一些的,相对来说,代表着一些成长性,弹性会比较大的标的。整个基于这样的土壤上去做量化,相对还是舒服的,因为标的上比较多,指数上呈现高波动,弹性也比较大,成长性比较强,其实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还是比较好去做超额收益出来,所以土壤比较好。
另外,从超额这个角度,因为本身我们去做这个,也是属于同类的策略,刚才讲的那几支产品的产品线,我们也有成分类选股的,比如说300增强,1000指数增强其实也是成分类,大部分是成分类选股的指数增强的基金,从使用上来讲,已经是比较成熟了,策略层面比较成熟,在这个时候,这种市场环境下推出这样的产品,其实是相对来说比较适时的。
另外一个层面,从相对比较宏观的市场环境下考虑,如果市场整个从宏观上预期是通常相对比较低的,一定程度上是中小票的发展。另外,从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我们有一个指数可以做一些观测,其实今年相比去年,在疫情的控制上,肯定是更加宽松一些的,经济的环境是相对来说改善了不少,这也是利于中小标的的发展。所以从宏观的层面,其实也是有一定的便利性。
朱萧华:整体的宏观大的背景,加上指数本身,其实会比较适合做超额。我们继续帮大家做讲解,一般情况下,大家看指数,我自己个人的理解,大家买指数一般是图省事,可能有的时候你选股相对来说选得不是那么好,连板块指数或者是行业指数都没有跑过。第二,大家比较关注本身投资的价值,投资人可能比较关注的投资价值,无非是从几个方面给大家讲,首先第一个,盈利层面,里面成分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以及包括政策层面,会不会有一些支持,会不会有一些支撑,包括大家习惯性,但是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之间讨论过,就是估值的问题,大家感觉低估就可以买,高估就该卖了,请芳总给大家从这几个维度分析一下,中证1000目前整体的情况。
马芳:咱们刚才有提到宏观环境里面的通胀,比如说市场,还有经济政策,比较不确定性的环境当中,这两个部分相对来说一定程度上利于中小的发展。从波动这个层面,其实这个层面更偏向于量化技术层面的观测,波动这个事情,如果说波动比较大,一定意义上低于量化超额的获取,也可以观测之后,看一下近几个月,其实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整个市场的波动还是比较低的,近期波动起来一些了,这个时候其实也是给中小标的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目前能观测到是会起来一些,过往这四五个月,还是处于相对低的环境。
朱萧华:如果你们观测市场整体的波动,是从哪几个指标去看?
马芳:看一下指数收益,窗口期你可以自己去选,收益的波动率。
朱萧华:刚刚有一个问题很有趣,其实不是我们精选会调整对标中证800,只是我们想在产品整体的架构上会有一些层次,包括我们刚才跟大家讲,有朋友问到,你们是后续会打算出一支对标1000的产品吗?是这样的,只不过现在产品的公告还没有发出来,所以我们目前先给大家讲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
有朋友还问了很多问题,因为今天用户提问有很多,我们继续帮大家做解答。这个也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芳总可以大概给大家讲讲,大家感觉量化的换手率,赎回比较高,包括我们一直跟大家讲,我们的产品单支个股占比不到百亿,大家很好奇,这到底买了多少支股票,合规范围内帮大家讲讲,或者用户关注我们这个产品的时候,要不要把这个重点放在换手的指标上?
马芳:从量化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为了获取超额出发的,不存在其他的目的。我们持仓上肯定是非常分散的,这也是符合量化的特征,如果前十大都有百分之好几十的占比,占一半,很难说是量化,量化有比较强的分散性在里面。因为主持人提到换手这个事情,量化对于我们自己策略本身,他相比主动权益的换手,一年一倍、两倍,肯定比这个要高一些,但是他要在比较合理的区间,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相对比较合理的超额。
朱萧华:我刚才看到有用户问的另外一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之前直播的时候也有用户问过类似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会有一些妖股,一些短期涨幅比较大的股票,可能会受到沪深两市交易所的问询函,交易异常的提醒,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的量化策略怎样做应对,会不会有一些影响?
马芳:对于太奇怪的,交易量层面,我们其实是会做一些过滤的,在交易上会做一些过滤。
朱萧华: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市场风格的切换,目前如果我们看模型本身,他的选股偏中小票一些,还是偏大票一些?
马芳:时刻都在变化,跟大家讨论这个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朱萧华:”投资房产”的网友提问,芳总管理的哪支产品是沪深300指增?如果你关注沪深300指增的产品,可以关注一下”167601″。
马芳:咱们没有空气指增,空气指增在私募里面会有这样的说法,咱们这几支产品,我告诉大家基于什么样的基准,我们还是会把一些风格、行业朝这个基准贴近,咱们没有完全的空气指增。
朱萧华:希望芳总解答了你的疑惑,现在继续帮大家做一些解答。刚才给大家讲了一下中证1000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也是为我们后续新发做预热,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起来。我这边用户文德问题,基本上我们在直播的过程当中,都是有提到,本身我们会帮大家做这样的总结,我再追问一个问题,在管的规模,实时的是不可以说的,但是可以通过这几支产品披露的四季报的数据做一下加总。因为芳总现在在管的有四支量化公募,多因子、精选、多策略和沪深300指增,这四支产品可以加总一下总体的规模,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数。
最后一点点时间,让芳总把中证1000指数投资的价值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其实我们之前也是就估值、调仓的情况夺了一些讨论,如果大家关注中证1000的话,未来最有吸引力的点都有哪几个?
马芳:从做超额的角度来讲,肯定还是从标的上来讲,成长性,弹性会比较大一些,整个指数波动,可以跟300、500做一个对比,其实波动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指数里边,有提到专精特新的含量比另外两支都会高一些,这个上面容易形成一些所谓的热点,这种热点其实一定意义上也是能够有一些来源,有一些超额来源的方向,这是说到更具体的一些内容了,整体上的话,还算是做超额的比较好的标的。
朱萧华: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直播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在本场的中间或者是后半段来到直播间,错过了前面的内容也没关系,因为今天的直播结束之后回放会理科生成,大家可以通过回放完整地收看本场直播的内容,我这边最后收尾给大家做一下本场内容的总结,大家看回放之前心里可以有个数。今天主要是就着三块的内容给大家做了讲解,首先是明星产品国金量化多因子这支产品的投资策略,二是针对用户的答疑给大家讲了多因子这支产品比较适合多数人的投资方式都有哪些,包括适合哪类的投资人。最后一点时间给大家讲解了中证1000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也是给大家做一个预告。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直播就先进性到这里,芳总最后跟大家拜拜一下。…
马芳:感谢大家的关注。
朱萧华:今天的直播就结束了,感谢现场的同事和线上的小伙伴收看这场直播。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