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A股整体呈震荡走势,导致私募整体业绩相较1月走低,但是市场成交和波动率都有所放大,量化产品控制回撤和弯道超车的优势得以凸显,超额收益也明显回暖,不少投资者对量化指增、量化选股等量化产品开始“蠢蠢欲动”。
01
量化产品超额收益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量化私募整体收益接近3%,正收益占比超过七成。从细分策略看,量化多头策略为业绩冠军,1月整体收益达到5%,整体跑赢上证指数,正收益占比高达九成。
虽然2月A股市场呈震荡格局,但市场交投活跃明显,两市日均成交额接近9千亿,在2月16日更是达到了1.19万亿,创下去年11月份以来新高。在此背景下,量化私募表现相对突出,尤其是百亿量化巨头。
02
国内量化私募发展迅猛
相比海外对冲基金,国内量化私募起步较晚,但十余年来发展迅猛。
国内量化私募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10年-2015年,量化私募以中低频的股票多因子模型为主要策略形式,发展形势较好,但具有风险敞口过大的问题。
图片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第二个阶段在2015年后,由于上证50股指期货(IH)、中证500股指期货(IC)相继推出,对冲工具更加丰富。这一阶段,量化私募主流股票策略由中低频转向中高频,策略的精细度和复杂度有了进一步提升。此外,量化私募还在开拓其他策略类型,各类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陆续上线,带动CTA、期权策略、量化多策略等产品类型的发展。
03
量化股票
选取alpha影响因素一:涨跌结构
由于量化对冲产品一般持股数量较多,在二八或者一九分化的结构性行情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在普涨性行情中处于有利位置。如果全市场股票中涨幅超越对标指数的个股占比越多,且这部分个股的平均超额收益越高,则量化对冲产品获取超额收益就越容易。
选股alpha影响因素二:市场活跃度
2018年后量化对冲私募产品较多转型量价高频策略以及T0等交易型策略,在较高的市场活跃度中,交易型策略具有明显优势。
选股alpha影响因素三:风格突变
如果选股alpha中也包含风格偏离的Beta收益,则市场风格发生突变时,可能带来较大的回撤。较为典型是2014年12月的“大小盘风格突变”导致行业整体出现较大回撤,2021年初“漂亮50风格突变”导致部分管理人出现较大回撤。
04
量化期货
量化期货策略整体规模容量远不及量化股票管理人,部分头部CTA管理人已开始关闭规模。CTA主要以趋势跟踪策略为主,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特点影响不同持仓周期的产品。整体而言,在窄幅震荡或者小幅波动的市场中,高频策略或者短周期策略表现相对较好;在中长期趋势性行情中,长周期策略表现相对较好。
CTA策略表现与波动率水平并不直接相关。海外研究显示,认为CTA策略为“Long Volatility”(做多波动率)是对CTA策略的一个误解,实际上CTA策略更多表现为“Long Gamma”(做多趋势)。高波动率水平本身并不总是对CTA策略有利,只有“趋势可持续”的波动才对CTA策略有利。
注:以上观点均来源于相关机构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官网、公众号、网络公开媒体报道等,不代表朝阳永续观点,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试用Go-Goal金融终端